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,企业的IT系统愈发复杂,传统监控手段与APM(应用性能监控)的协同应用成为保障业务稳定运行的关键。传统监控与APM的深度融合,正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。
传统监控:企业IT的坚实基础
传统监控在企业IT运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它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层面,涵盖服务器、网络设备、存储系统等关键硬件资源。通过实时收集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、性能指标等数据,如CPU使用率、内存占用、磁盘I/O、网络带宽等,传统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硬件故障、资源瓶颈等问题,保障基础架构的稳定运行。
以金融行业为例,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对硬件的稳定性要求极高。传统监控系统可以 7×24 小时不间断地监测服务器集群的运行状况,一旦发现某台服务器出现异常,如CPU过热、内存不足等情况,立即发出警报,通知运维人员及时处理,避免因硬件故障导致业务中断,确保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。
APM:洞察应用性能的“火眼金睛”
与传统监控不同,APM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性能监控。它能够深入到应用程序内部,追踪代码执行过程,分析应用的响应时间、吞吐量、错误率等关键性能指标。通过对应用性能的全面洞察,APM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定位应用故障根源,优化应用性能,提升用户体验。
在电商行业,用户体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销售额和市场竞争力。APM可以实时监测电商网站的页面加载速度、交易流程的响应时间等。当用户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页面卡顿、交易失败等问题时,APM能够迅速定位是代码层面的逻辑错误,还是数据库查询性能问题,或者是第三方服务接口的延迟导致的,从而帮助开发团队快速修复问题,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转化率。
传统监控与APM的协同优势
传统监控和APM并非相互孤立,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。传统监控为APM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环境保障,确保应用运行在可靠的硬件设施之上;而APM则弥补了传统监控在应用层面的不足,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握IT系统的运行状况。
以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例,其业务系统复杂多样,涵盖了Web应用、移动应用、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层面。通过部署传统监控系统,企业可以实时监测服务器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;同时,结合APM工具,对各个应用进行深度性能监控。当出现业务故障时,运维团队可以借助传统监控快速定位硬件层面的问题,再通过APM深入分析应用层面的原因,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和解决,大大缩短了故障修复时间,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。
引领传统监控与APM融合
博睿数据作为中国应用性能监控及可观测性市场的领导者,其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Bonree ONE实现了传统监控与APM的深度融合。该平台具备全栈监控能力,能够从基础设施到应用代码,实现全方位、无死角的性能监测。通过创新的AIOps智能运维技术,Bonree ONE可以对海量监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,实现告警收敛、异常检测、根因定位等功能,帮助企业构建智能运维体系,提升运维效率,降低运维成本。
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,传统监控与APM的融合是企业实现高效运维、保障业务稳定运行的必然选择。选择博睿数据,借助其先进的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,让传统监控与APM发挥最大效能,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。